中美貿易戰的啟示

劉進圖(時事點評)

2018年3月29日

乾果是中美貿易戰中一項增加關稅的貨品。
乾果是中美貿易戰中一項增加關稅的貨品。

中美貿易戰的啟示

踏入2018年3月,有關中美貿易戰的新聞不斷湧現,股市也受牽連大幅波動,不少評論者認為,中國和美國的關係起了重大變化,影響相當深遠。

2016年末,當美國總統選舉如火如荼之際,有一些內地媒體分析說,特朗普入主白宮對中國較為有利,因為他所屬的共和黨過去對北京較為友善,希拉莉所屬的民主黨則較針對中國,而且特朗普是商人出身,會較重視與中國做生意。現在回看,這種分析明顯是過於簡化,忽略了影響中美關係走向的許多重要因素。

首先,特朗普贏得總統寶座,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中西部州份選民支持,這些州份過去曾經是工業製造基地,在全球化浪潮下,工廠大舉遷移到墨西哥、中國等發展中國家,造成大量居民失業,這些州份被稱為「生鏽地帶」(rust belt),選民希 望特朗普上台後履行「美國優先」的競選承諾,促使工業回流美國本土。

踏入2018年,美國國會將舉行中期選舉,支持特朗普的共和黨候選人陷於苦戰,由於特朗普喜怒無常,團隊不斷換人,加上負面新聞纏身(如選舉涉私通俄羅斯遭調查、性醜聞女主角公開指控等),民望大幅下滑,特朗普必須盡快拿出政績討好選民,否則就要為共和黨中期選舉失敗負責。較早前國會通過了特朗普的大幅減稅方案,受惠的主要是商界富豪和中產納稅人,基層並沒得益,特朗普宣布對進口的鋼鐵和鋁材徵收大額關稅,希望討好製造業工人,為中期選舉造勢,這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政治原因。

外交政策方面,美國也在調整戰略。在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材加徵關稅後,美國隨即宣布,歐盟、日本、南韓、加拿大、墨西哥等盟友可獲豁免,不受新關稅影響。這樣一來,關稅措施主要影響的對象,就是鋼鐵和鋁材產量佔全球約一半的中國。美國又公佈一份清單,針對十多類中國製商品,提高這些商品進口美國的關稅,商品總值達到600億美元。除鋼鐵和鋁外,清單上的商品還包括:太陽能電池、高端資訊科技產品、自動化機牀、機器人、生物製藥品、航天工業產品、海航產品、發電機、高鐵運輸器械、電動車、農業機械、新物料。

這份清單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,就是美國認為,中國製造業的技術水平已經顯著提高,開始威脅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,所以要透過關稅措施,限制這些中國行業攻佔美國市場,同時藉此逼中國開放國內市場。中國雖然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,但入世時承諾的市場開放並沒有全面落實,許多外國企業到中國開拓內銷市場,仍然處處受制,中國不單要求外企與國內企業合作聯營,更要求外企答應轉讓技術,讓中國實現科技創新,高速鐵路就是一個經典例子。美國如今採取的措施,顯然是要抑制中國製造先進科技產品的能力,拖慢其發展步伐。這些措施反映了美國最新的經濟發展策略,以及由此衍生的抑壓中國的外交戰略。

說美國改變了對中國的外交戰略,除了貿易戰關稅清單外,還有其他證據,例如美國的外交人事任命,好幾位主張對中國強硬、被稱為鷹派的政治人物,先後獲委以重任,包括新任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(John Bolton)、新任國務卿蓬佩奧(Michael Pompeo)、新任駐澳洲大使哈里斯(Harry Harris),以及新成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(Peter Navarro)。以博爾頓為例,他曾於2016年及2017年1月於《華爾街日報》發表兩篇文章,前者是「美國可以打台灣牌」,後者是「當中國揮動軍刀,美國應該擴大與台灣聯繫」,文章觀點是美國要阻止中國在南海擴張勢力,不應像奧巴馬般軟弱,應加強與台灣關係,增加對台軍售,甚至把駐沖繩的美軍調防台灣,藉此牽制中國。特朗普近日簽署了《台灣旅行法》,允許美台高層互訪,打破中美建交以來的默契,這個不尋常的措施與貿易戰同一時間出台,反映美國的對華外交戰略作了重大調整。

美國接連出招挑戰中國,中國如何反應呢?在二月下旬,國家主席習近平派遣他最信任的經濟顧問劉鶴訪問美國,邀請美國提出具體的減少美中貿易赤字項目,例如中國增加採購美國商品,藉此紓緩貿易磨擦,希望藉高層對話化解貿易戰,這次外交斡旋看來並不成功。

美國宣布總值60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後,中國作出了強硬的口頭回應,說中國不怕打貿易戰,一定奉陪到底,同時公佈一份報復清單,針對美國出口的果仁、水果、循環再造鋁、豬肉、洋酒、鋼管等類別商品,提高進口關稅,這些商品總值大約30億美元。這份報復清單向美國傳達了清晰的信息,就是中國不想打貿易戰,所以只開列了30億美元的商品作為還擊目標,主要是農產品,並不包括波音飛機、蘋果電腦和手機等產品,對美國商界和民眾影響相當輕微。當然,不能排除這份報復清單只是初步回應,可能還有進一步的報復措施,但最少說明現階段中方還在努力,避免貿易戰影響擴大。

另一個說明中方在努力避免跟美國打貿易戰的跡象,是中國官員利用每一個與美國官員碰面的國際場合,例如世界經濟論壇、聯合國的會議等,爭取與美國磋商解決矛盾,而美方官員也透露了一些具體想法,例如要求中方增加採購美國半導體製品,在今年內減少1000億美元的美中貿易逆差,因為2017年的美中貿易逆差達到破紀錄的2758億美元。這些談判的消息,反映美國旨在取得可見的經濟成果向國民交差,貿易戰是手段而非目標,特朗普及其顧問團也不希望美中磨擦影響波音、蘋果等美國大企業。

對於美國祭出台灣牌,中國的外交回應是打朝鮮牌,習近平邀請朝鮮領袖金正恩訪問北京,搶在特朗普與金正恩作歷史性會晤之前,率先彰顯中國與朝鮮的老朋友關係,顯示在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上,中國還有重要角色扮演,沒有因為美朝開展直接對話而被邊緣化。這次外交訪問,表面看與中美貿易戰無關,但若放在中美外交角力的框架下看,其實是北京對美國圍堵政策的重要反制措施。

總結以上分析,中美貿易戰最值得關注的,不是中國的鋼鐵、鋁等受影響行業如何捱過衝擊,中國可以通過增加對美國商品採購,或者向受影響行業提供財政支援,克服貿易戰的經濟衝擊,真正影響深遠的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重大調整,由此產生的中美糾紛將不斷浮現。

《明報通通識》505期 港廉潔度全球排名升

本期內容:

概念點對點﹕港廉潔度全球排名升
時事議題﹕人工智能的危與機
時事議題﹕模擬試題
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
時事漫話﹕全球關注貧富懸殊
英譯概念﹕Endangered species(瀕危物種)
火星庫﹕社交媒體發展 後浪推前浪
觀點與角度﹕回收政策 有何不足?

《明報通通識》504期 修憲建議 刪國家主席連任限期

本期內容:

概念點對點﹕修憲建議 刪國家主席連任限期
時事點對點﹕英國樂施會職員逼「性換救濟」
時事點對點﹕沙巴躉疑港海繁殖 環團憂放生損生態
你識唔識﹕少數族裔貧窮惡化
你識唔識﹕配對題
你識唔識﹕選擇題
明報通識網﹕2017/18學年 時事通識問答比賽
Data解密﹕綠色增長 各國需努力
透視救援﹕逃難路上的婦女
概念解碼﹕知識產權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
焦點新聞﹕一周焦點通識新聞

《明報通通識》503期 客量增難抵開支 迪士尼蝕3.45億

本期內容:

概念點對點﹕客量增難抵開支 迪士尼蝕3.45億
時事議題﹕醫療券 用得其所?
時事議題﹕人口老化加劇 醫療挑戰重重
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
看圖識事﹕新年後公院急症室等候時間長
綠色透視﹕「彩虹勇士號」推動「走塑」未來
評論練習題﹕電動車政策失效 「一換一」重振發展
集師廣益﹕身分證有何用途?──追溯香港身分證制度轉變
觀點與角度﹕粉嶺高球場用地應否建屋?

《明報通通識》502期 政府修例 禁售酒予未成年人

本期內容:

概念點對點﹕政府修例 禁售酒予未成年人
時事點對點﹕山西允「認養」古蹟文物
天氣影響 2017年捐血量5年新低
專題故事﹕巧手繪巧手 鐵閘畫記錄匠心
Data解密﹕香港工時全球最長 勞工權益如何保障?
透視自然﹕保護鯊魚 堵截魚翅貿易
概念解碼﹕疫苗戰爭(vaccine controversy)
焦點新聞﹕一周焦點通識新聞

《明報通通識》501期 與朝組隊戰冬奧 韓青年不滿

本期內容:

概念點對點﹕與朝組隊戰冬奧 韓青年不滿
時事議題﹕中國新變化 從春運說起
時事議題﹕「低端人口」源於戶籍
時事漫話﹕浸大生粗口罵老師被停學
透視貧窮﹕棕櫚油需求增 引起印尼土地糾紛
評論練習題﹕政府沒善用儲備盈餘 不代表民粹派錢可取
考評局專欄﹕通識答題 質重於型
試題拆解﹕對抗傳染病 港府買藥的考慮

《明報通通識》500期 冰鮮雞染禽流 半月兩宗

本期內容:

概念點對點﹕冰鮮雞染禽流 半月兩宗
時事點對點﹕9萬劏房住21萬人見新高
時事點對點﹕美徵保護關稅 涉太陽能組件洗衣機
你識唔識﹕污染致55日健康風險高
配對題
選擇題
明報通識網﹕2017/18學年 時事通識問答比賽
Data解密﹕正視電子廢物 刻不容緩
圖看天下﹕煤改氣
英譯概念﹕Medical resources(醫療資源)
焦點新聞﹕一周焦點通識新聞

《明報通通識》499期 頒「假新聞獎」 特朗普捱轟

本期內容:

概念點對點﹕頒「假新聞獎」 特朗普捱轟
時事議題﹕港珠澳大橋 機遇與爭議
時事議題﹕模擬試題
看圖識事﹕一筆過津貼助學校推STEM
考評局專欄﹕運用概念分析和回應題目
人物概念﹕日作家研食物安全 尋添加劑真相
觀點與角度﹕中國經濟轉型 挑戰何在?

《明報通通識》498期 淘寶再遭美列「惡名市場」

本期內容:

概念點對點﹕淘寶再遭美列「惡名市場」
時事點對點﹕流感季到 公院迫爆
時事點對點﹕紐約告油企 就氣候暖化索償
評論練習題﹕改革種族歧視條例 建立真正共融社會
評論練習題﹕答案
Data解密﹕大數據看農曆新年
圖看天下﹕垃圾站大量棄鞋 疑與募捐有關
英譯概念﹕Low carbon living (低碳生活)
焦點新聞﹕一周焦點通識新聞